“連阿姨,飯來嘍,今天天氣冷了,你趁熱吃,自己身體也要注意保暖!”昨天中午,瑟瑟秋風中,鄞州區明樓街道繽豐社區海志府小區居民陳華山為小區老人連美琴送去了熱騰騰的午餐。
陳華山是一位退休警官,每日中午時分,他都會準時到達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將一盒盒熱騰騰的打包好的午餐裝車,載著養老服務中心的工作人員,環繞朝暉、東海、明北、慶豐、和豐等周邊8個社區,把飯菜送到居家的50位老人手中,兩年來風雨無阻,從不間斷。
說起為什么會做送餐志愿者,陳華山說,兩年前,他偶然了解到社區的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缺少為老人送餐的人,他當即申請報名,此后的每一天中午,他都充當起送餐司機和送餐員。“別看我退休了,但以前當過炮兵,退役了當警官,身體棒棒的。”
從試一試到天天來,陳華山在配合居家養老服務中心工作人員送餐過程中經歷了許多,也收獲了許多。一開始送餐的時候,經常出現上門無人響應或老人恰巧不在家的情況。而經過一段時間送餐后,陳華山和老人的距離逐漸拉進,老人總會提早在家門口等候或為他留門。
今年9月,臺風“梅花”來勢洶洶,登陸期間狂風暴雨不斷。即使在這樣惡劣的天氣情況下,陳華山依然將午餐一份份送到老人的手中。
去年10月,東海社區進入老舊小區改造階段,道路泥濘不堪,車輛無法通行入內,陳華山一腳深一腳淺地堅持步行送餐,直到小區道路改造完成為止。
為了帶給老人們更好的用餐體驗,他自行制作了一本“敬老小簿”,記錄下每位老人的用餐口味、習慣及忌口:“朝暉的王彩娟因為高血壓不能吃肉”“東海的張仁娣耳聾,每次會給我們留門,不愛吃蔥花和辣椒”……對這樣一位細心的志愿者,老人們也盡力回饋給陳華山最大的善意。
慶豐社區的余杏斐每次都會笑瞇瞇地說一句“辛苦了!”,并且每次都會把陳華山送到門口;明北社區沈阿婆家的外甥女結婚了,她堅持要留一份喜糖給陳華山,平日陳華山來送餐的時候她也總會抓一兩樣水果塞給他。沈阿婆說:“孩子都大了,要過自己的生活,我現在一個人住,陳警官人很好,送飯來也經常噓寒問暖,關鍵是他很重視給我們送飯這件事,每天都很準時,不管送餐的人多少,每天這個點來不會超出的。”